张海臣与安禄昌:高山流水遇知音

2016-10-02 09:09:4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爽

两位老人一起看老照片。

两位老人一起看老照片。记者张向琳 摄

两位老人合影。

安禄昌(左)与张海臣(右)合影。记者张向琳 摄

    河北新闻网10月1日讯(记者张向琳)今天下午,永年县西调剧团的张海臣老人带领演员在石家庄市丝弦剧院排练《八郎刺萧》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突然闯进来,来者是石家庄市丝弦剧团的安禄昌。他们一见面就激动地握手问候,两人同龄,今年都是80岁,这是两人时隔近30年后再相聚,他们都已成为戏曲类非遗传承人。

    安禄昌给张海臣带了礼物,那是一张和周总理的合影。张海臣摩挲着照片,浑浊的眼睛泛出晶莹的泪光。他们在一起亲切询问对方的身体状况,述说着多年来的想念之情,仿佛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其实,两位老人总共才见过三次面,但对戏曲的执着和热爱让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1982年,安禄昌带领剧团在永年县礼堂表演丝弦,在台下看戏的张海臣将安禄昌邀请到家中,一起交流切磋,两人一见如故。第二次见面是在1987年,张海臣来到石家庄找安禄昌寻剧本,探讨戏曲表演。

    今年年初,安禄昌老人摔了一跤,腿脚不便。两人在石家庄丝弦剧院见过面后,张海臣坚持将他送回家。在安家,两人一起翻看安禄昌剪贴的报纸,上面都是关于丝弦演出的新闻。而张海臣家里也有一份类似的册子,上面是自己收藏的关于西调的报纸。两人默契地相视而笑。

    10月2日晚,张海臣要在石家庄市丝弦剧院演出《八郎刺萧》,安禄昌说,腿脚再怎么不便,也一定要去看。

    “戏曲就要贴近生活和群众。”“戏曲得继续传承下去,不能丢啊。”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对戏曲的看法。两位老人一静一动,安禄昌温文尔雅喜欢书画;张海臣爽朗乐观喜欢锻炼。对戏曲的热爱穿越了时空阻隔,作为非遗传承人的他们都在为戏曲永续传承努力着。

    知识链接:

    2006年,石家庄丝弦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安录昌在继边树森、张鹤林之后成为该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08年,永年西调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海臣成为该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点击返回“最佳剧评评选”专题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