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剧评评选】小人物成功刻画成就豫剧《焦裕禄》的戏眼

2016-10-09 14:35:1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爽
作为一部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剧目,豫剧《焦裕禄》以独特的视角,对焦裕禄形象进行了全新的艺术演绎,作为戏眼的宋铁成与作为灵魂的焦裕禄,两个艺术形象交相辉映、相辅相成。

    作者 李华卫

    豫剧《焦裕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生动再现了焦裕禄在兰考那段不平凡的“往事”,再次刷新了我在中学课本学到的、电影《焦裕禄》看到的传统形象,在把老故事讲出时代新意的同时,却又未脱离我们的经典记忆。原因就在于,它并没有满足于好人好事的常规叙述,而着力挖掘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通过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将“焦裕禄”这一人物形象复活了起来,生动了起来,立体了起来,从而体现其“亲民、求实、奋斗、无私”的公仆情怀和崇高品质。这是我在全国梆子戏汇演看到最好的一部戏。

    如果说国家一级演员、戏剧梅花奖得主贾文龙饰演的焦裕禄是本剧灵魂,“火车站礼送灾民”、“瓦窑村访贤举才”、“买粮救荒”、“痛斥浮夸风”,塑造出一个平实、真实、可亲、可敬、洋溢着人性温度的县委书记形象。而宋铁成作为剧中的二号角色,就是该剧的“戏眼”,把血气方刚、韬略满腹的治沙专家神伤心碎、噤若寒蝉的心路历程表现得入木三分。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戏有戏眼,演员蒿红伟成功演绎了因说真话被“反右补课”错划为“右派分子”的宋铁成。与以往戏路不同,蒿红伟这次通过对角色眼神的诠释以及内心戏的把控和演绎,将坚守正道、追求真理、敢讲真话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知识分子有思想、有主见、有责任,愿意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剧中的宋铁成,作为林业技术员,造林模范,他也是这样,反对乱砍滥伐树林,向上级写信反映情况,结果被补划成右派,打回村里监督劳动,补助粮也被克扣,落入了极为悲惨的境地。演员蒿红伟通过一大段二八唱腔表现了知识分子敢于坚守正道、追求真理,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的浓厚家国情怀和强烈社会责任感。这是该剧点睛之笔。

    之所以说是点睛之笔,就在于这场戏,充分体现了以宋铁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听说咱这来了一个新书记,我想把兰考的真实情况反映反映”,重实情、看本质、建真言,积极兰考摆脱砍树毁林困境献计出力,即使面对再被打倒的危险,也毫不动摇。

    就在于这场戏,在继承焦裕禄“访贤问苦”经典叙事成分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大跃进“五风”错误的深刻反思。习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焦裕禄为1958年错划“右派”平反,是兰考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豫剧《焦裕禄》通过一整戏,去触及对1958年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的历史反思,深深体现了创作者对历史、对艺术起码的诚恳和勇气;

    就在于这场戏,艺术地再现了焦裕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当焦裕禄叩门拜访时,宋铁成老娘疑虑重重,因担心儿子多言惹祸,竟然让他装哑巴!这一趟让人倍感沉重和辛酸的“访贤”,警醒了焦裕禄对现实问题的深刻认识:“说真话他付出的代价太惨痛,看眼前他家徒四壁、虚弱多病、四顾茫然,我蓦然心惊!”残酷的现实更进一步激发了焦裕禄“治三害挖病根纠错扶正”的决心。焦裕禄为宋铁成“摘帽”平反,促膝谈心,以真诚和尊重化解了宋铁成心头的寒冰,使这个性格耿直的造林能手重获新生,让知识分子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走上了治理“三害”第一线。这不禁让我联想起习总书记在今年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信任知识分子,努力为广大知识分子工作学习生活创造更好条件”,“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同知识分子打交道,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剧中,焦裕禄“摘帽”平反的决定,谈心交心的行动,这应该说是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在戏曲文艺作品的又一次生动体现。

    作为一部弘扬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剧目,豫剧《焦裕禄》以独特的视角,对焦裕禄形象进行了全新的艺术演绎,作为戏眼的宋铁成与作为灵魂的焦裕禄,两个艺术形象交相辉映、相辅相成,进一步展示出焦裕禄人物形象的立体感,丰富了焦裕禄形象的艺术厚度,将半个世纪前的不平凡往事表现得遥远而有清晰,湿润了心灵,启迪了心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最终实现了历史人物与当代观众的情感、认知的沟通。

    点击返回“最佳剧评评选”专题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