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剧评评选】由河北梆子联想到父亲

2016-10-09 14:47:4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爽
某次曾亲眼目睹父亲唱《打渔杀家》,记得那时候我读小学四年级,某星期日随父亲去地里玩,田间休息时一位社员唱了一段二人转,立即勾起父亲唱河北梆子的欲望。

    作者 王明忠

    看到“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剧评”征稿,遂想写一篇这方面内容的文章,然而,构思良久却无从下笔,因自己从未看过梆子声腔的任何剧种,但依旧坐于电脑前苦思冥想,欲在杂乱记忆里搜寻到这方面内容的素材。

    正在绞尽脑汁搜寻素材时,脑海里陡然闪出父亲健在时的苍老身影,老人家虽已故多年此时想起依然亲切如初。

    父亲幻影如约而至并不奇怪,因我在搜寻梆子声腔写作素材,而父亲在世时非常喜欢河北梆子,在河北老家时人们称他为戏迷,常因看戏和母亲发生口角,记得一次吵架时父亲说:“我今天饭可以不吃,但戏不看不行……”

    如此喜欢河北梆子的父亲,一九六二年之后却与梆子戏再也无缘,因一九五九年神州连年遭遇大面积自然灾害,老家沧州地区灾情更为严重,我家和许多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份灾民一样,为躲避灾年无奈迁往塞外东北谋生,当时这种大迁徙式搬迁被称之为——闯关东。

    可是闯关东后我们在东北就扎了根,因我们兄妹年长大成人后在东北成家,父亲也不曾回过沧州,所以他与河北梆子也算彻底无缘了,因那时候东北没有唱这种戏的人(如今也少)。

    来东北时父亲刚过而立之年,当时这里十分落后,村里不会写自己名字的人很多,村民们唱歌也只会哼调儿不知道歌词,最流行的是东北地方戏二人转,这种戏男女老少都会唱,就算不知道唱词哼调儿也十分流畅。

    父亲则不同了,在沧州时听惯了河北梆子,东北二人转根本不合乎他口味,但听别人唱时父亲嗓子又发痒,因他在老家时是教师看戏机会很多,父亲不仅喜欢看河北梆子,很多剧目唱起时都有板有眼,所以每逢听村民们唱二人转时,父亲便回情不自禁地哼起河北梆子来。

    记得那时候父亲经常唱《打金枝》《窦娥冤》《打渔杀家》等河北梆子剧目,但村民们并不喜欢河北梆子,因为他们听不懂(当然也有父亲方言的原因,东北人说我们口音是山东味)。

    某次曾亲眼目睹父亲唱《打渔杀家》,记得那时候我读小学四年级,某星期日随父亲去地里玩,田间休息时一位社员唱了一段二人转,立即勾起父亲唱河北梆子的欲望。

    在家里也常听父亲唱河北梆子,但他都是含糊不清地小声哼唱,而这次唱《打渔杀家》则不同,父亲不顾农活劳作疲乏,面对或躺或坐在地头休息的几十位社员,扯起他被东北人讥笑的方言嗓门,有板有眼地唱起河北梆子——打渔杀家来,虽然听起来咿咿呀呀,社员们却神情专注地听着。

    我那时候还是个孩子,只记得父亲说他唱得戏叫《打渔杀家》,却记不得是哪一段,但记得父亲时而声音嘹亮、时而语调低沉,并且双手在胸前比比划划,不知唱到什么关键时刻,父亲竟然捡起地上一个玉米秸秆举在胸前,然后迈着既细碎又急促的步子,在直径大约三米方圆的田埂边转起圈来,边转圈边唱,那一刻把所有人都看呆了,虽然人们看不懂父亲表演的是什么,更听不懂他咿咿呀呀地唱了些什么,但他们从父亲认真的表演中获得了极大快乐,尽管社员们不懂剧情,但父亲那段《打渔杀家》表演完之后,这次竟然无一人讥笑父亲,反而对他表演大加赞赏,有人还连连催促父亲接着唱下去……

    写到此不经意间泪流满面,眼前闪现着父亲生前林林总总画面,有我小时候骑在父亲脖颈上的、有父亲送我上学时的、淘气时父亲对我的训斥、关爱时父亲展现的笑脸……

    思绪缭绕着父亲身影,泪水滴滴滚落于键盘,老花镜被模糊的无法继续打字,无奈之下只好终止这篇文章。

    文章虽然终止,人却呆坐于电脑前,擦了擦眼泪神情专注地看着荧屏,一行行文字里又走出父亲不同年代的身影,有父亲青年时风华正茂的潇洒、有中年时刚毅坚卓的风范、有老年时步履蹒跚的无奈,伴随着对父亲林林总总思念,老人家在世时发生过诸多事情夹杂着我滚烫的泪水,沿着自己满是皱纹的脸颊缓缓流淌而下,一滴、一滴、一滴滴……

    点击返回“最佳剧评评选”专题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