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剧评评选】走心,烹制戏曲“饕餮盛宴”

2016-10-13 15:55:4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爽
在巡更人有意无意的敲着、喊着过程中,梆子的击节韵律和唱腔声调逐渐艺术化、系统化。至此,一门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破茧而出,梆子从生活走向了舞台。

    作者 焦杨

    10月11日晚,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的折子戏专场在省话剧院儿童剧场火爆上演,五个剧种、六个院团的演员历史性地聚在一起,枣梆、宛梆、怀梆、大平调、淮北梆子,你方唱罢我登场,给河北省会石家庄戏迷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饕餮盛宴。(《河北日报》)

    梆子自古有之,从《水浒传》里“听得梆子响,都到史家庄”,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敲个不住”,再到巴金 《砂丁》里那“清脆的木头声音”,梆子伴随着生活延续、伴随着文学传承,已走过数百年。

    在巡更人有意无意的敲着、喊着过程中,梆子的击节韵律和唱腔声调逐渐艺术化、系统化。至此,一门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破茧而出,梆子从生活走向了舞台。

    然而,从“破茧”到“成蝶”,梆子艺术走得并不平顺。相反,事实上,它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起起落落。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梆子艺人四处星散、梆子班社纷纷解体,梆子艺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之后,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梆子艺术才逐渐找回了“安身立艺”的居所,重新走上了艺术发展之路。

    梆子艺术“从兴到衰、再从衰到兴”的历史步履告诉我们:艺术的生命周期和时代变迁、国家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兴则艺术兴,国家强则艺术强,国家盛于世界,则艺术盛于世界。这一艺术发展规律在今日看来尤为明显。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政治生态更加清明。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梆子艺术才得以走进新时代,“老树发新芽”,迎来“第二春”。

    不得不说,梆子艺术“走新”,离不开相关部门,尤其是宣传、文化部门的“走心”。以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为例,若没有文化体制机制的激活、宣传文化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精心谋划筹办,梆子盛会显然无法从意向变成现实,梆子艺术更无法顺势在大舞台上“一唱天下迷”。

    国家让梆子艺术“走进新时代”,梆子艺术也要自觉“走进心时代”。在继承传统艺术瑰宝的同时,梆子艺术家们应该深入挖掘梆子艺术中的优秀人文品质,并使之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唯有如此,梆子才能攀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艺术高度。

    总而言之,于梆子艺术而言,这是一个“走新”的时代,更是一个“走心”的时代。

    点击返回“最佳剧评评选”专题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