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剧评评选】情憾天地,万古流芳
——观秦腔《李十三》有感

2016-10-19 14:57:2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爽
而说到秦腔高亢激越的声调,更是这部戏曲中不可忽视的亮点,它与人物命运的暗合,增强了戏剧的表现力,突出了主题。人物的命运坎坷波折,充满了悲剧色彩。

    作者 刘利辉

    这是我第一次看秦腔戏曲,就被秦腔高亢激越的声调、荡气回肠的人物气节和跌宕起伏的剧情深深吸引住了。

    这部戏剧讲述的是清末戏剧作家李桂芳的故事。李桂芳又名李十三,一生与戏结缘,创作颇丰,且都深受观众喜爱,流传大江南北。然而,生不逢时的李芳桂,本应凭借满腹经纶,科场得意,官运亨通。却屡屡被奸人所害,最终被革除功名,客死他乡。但是,即便是在官府一次次的阻挠与威逼利诱下,李十三也未曾放下他所热爱所痴迷的戏剧。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依然紧紧守护着自己创作的戏文。在他的眼里,戏曲上可以传达民意,下可以娱乐百姓。绝非是什么下贱低俗的事物。在那个等级分化严苛的封建社会,身为八品教谕的李十三,他的身上却体现出了一种宝贵的民主精神。

    作为一部新编历史剧,《李十三》将传统戏剧中的“唱、念、做、打”与现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完美的结合起来,丰富了人物情感的表现方式,同时有保留了中国古老戏曲的表演功底。这一点在李十三月夜创作的那场戏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圆月当空,虫鸣声声。李十三案前奋笔疾书创作,桌案上,一壶酒品遍人间百态,一盏青灯照亮各色人生。分不清是梦是醒,但只见如醉如痴。梦中与妻子团圆共叙家常。梦外戏曲创作未曾停歇。亦真亦幻,一入一出。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运用的恰到好处。尤其是李十三创作的戏剧中的人物纷纷现身,更是将这种艺术手法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充分地表现了李十三创作时如痴如醉的状态。也让观众耳目一新,记忆深刻。同时,还将李十三创作的戏,穿插在其中,形成一种戏中戏的表现形式。真可谓是将形式的创新与中国戏剧的传统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而说到秦腔高亢激越的声调,更是这部戏曲中不可忽视的亮点,它与人物命运的暗合,增强了戏剧的表现力,突出了主题。人物的命运坎坷波折,充满了悲剧色彩。李十三前半生一心求取功名,光耀门楣,为此不惜耗尽家财,甚至是牺牲了小儿的性命。可是,十年寒窗苦读,到头来却只换得一名八品教谕,屈居人下。就连他最喜欢的戏剧创作,也受到官府阻止,并一度勒令他停止创作,断绝与伶人的往来。但李十三并没有就此屈服与官宦的淫威,愤然辞去八品教谕,放弃了他苦苦追求的功名与仕途。回家之后的李十三,痛苦万分一怒之下将自己的心血——戏文,撕毁。在这一场戏中,人物内心的悲愤与怒火,痛苦与纠结,怀疑与痴迷热爱诸多复杂的感情交织融汇到一起,将这部戏剧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而秦腔高亢悲怆的声调,一次次地将人物的情感推向更高点,更是将人物内心的压抑与苦闷酣畅淋漓的抒发了出来。只有这种被压抑的灵魂才能发出如此强烈的撼动人心的有力控诉。也让我们体会到秦腔碗碗腔的震慑人心的穿透力!

    整部戏剧观看下来,内心的激动之情久久难以平复。人物鲜明的形象不时出现在眼前。人物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感染着我。如果没有观看这部戏剧,又怎能想到,在数百年前,有那样一位,为名请命,亲民爱民的戏剧作家,为戏痴迷,为戏贡献了一生,为我们留下如此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我尚且不是一名资深的戏迷,就已然被深深吸引,难以自拔。演出结束之后,我们又到后台,与李十三的扮演者——谭建勋老师,合影留念。谭老师的活泼与俏皮,让我们感受到了现代戏曲人的可爱。同时,通过这次近距离的接触,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现代戏曲人的艰辛与不易!有这样敬业的戏曲人,我们也相信中国的戏曲必将更好地传承下去!

    点击返回“最佳剧评评选”专题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