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剧评评选】燕赵真风骨 梆腔最钟情

2016-10-20 09:24:1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爽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保留剧目《钟馗》,展现了命途多舛慷慨跛行之凄美钟馗的清风正骨。殿试一折,钟馗现场挥毫作诗,一气呵成,诗曰“一树梅花一树诗,顶风冒雪傲奇枝。

    作者 牛军利

     燕赵大地人杰地灵,向来慷慨诚义,菊坛人才辈出,尽显风骨精神。四大名旦之荀慧生、尚小云、晋剧大王丁果仙等均为河北人氏,四大须生之奚啸伯、四小名旦之宋德珠均曾在河北任职任教,梆子、老调、丝弦等当地剧种名家数不胜数。正是这种浓厚的戏曲传承与梆腔流行氛围,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落户石家庄,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得兼。作为本次展演的重头戏,河北梆子的《钟馗》、《徐策》、《子弟兵的母亲》、《牺牲》、《百合岭》等五出大戏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足见河北梆子在燕赵大地的影响力与艺术魅力。

    与河北梆子结缘,起自儿时的遥远记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革毙命,传统复兴,草根班社粉墨登场,为乡间最受大众喜爱之公共娱乐,逢年过节、赶集上庙,搭台唱戏,似为常态。因之乡村锣鼓常鸣、弦歌不断,给萧索的农村平添几分欢愉与喧闹。最早的记忆是当时下乡演出的“喷火”的钟馗,还有家里挂上墙的“蝴蝶杯”的年画,至今历历在目。

    “北弋南昆西梆东柳”,作为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就艺术言之,河北梆子文武兼备、行当齐全、雅俗共赏,拥趸广泛,唱腔或高亢激越如鹤唳九天,或低回宛转似花开初羞,实为此曲天成,国之瑰宝。此一特点在展演剧目中展现无余,让人一见钟情。

    做工功底深厚,武戏精彩绝伦。《钟馗》行路一折,大头鬼、伞鬼、灯鬼、挑夫鬼、驴夫鬼等与钟馗顺次从高处翻跃而下的“下高”,继之作摔叉、转身摔叉然后跺起等高难动作,很好的表现了蹇驴跛行路漫漫之意境,非有坚实功力不能作就。《徐策》跑城一折中徐策的做工甚繁,王少华老师运用“翎子功”、“髯口功”等复杂技巧将徐策当时的心境演绎的淋漓尽致。

    唱腔激越婉转,舞蹈赏心悦目。梆子唱腔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哀婉一唱三叹,善于表现人物的大喜大悲,感情的大起大落。梆子文武戏中的舞蹈,舞姿翩翩赏心悦目,文化部保留剧目《宝莲灯》中圣母之红绸舞婀娜妖娆,双剑舞或张或驰、气吞山河,孔雀、仙女之扇子舞如梦似幻,仙女之拂尘舞飘逸轻盈。

    唱词文达意雅,艺术文学俱佳。梆子的唱词文字优美,可歌可诵,兼具艺术性与文学性。《钟馗》中“一路长风伴我行,夜色净,寂无声,故园热土一望中,物是人非倍伤情。”聊聊数语即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又欣喜又惆怅的心理演绎的淋漓尽致。

    就内容言之,本次汇演所观河北梆子的剧目,我看出了风骨,看出了正气。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保留剧目《钟馗》,展现了命途多舛慷慨跛行之凄美钟馗的清风正骨。殿试一折,钟馗现场挥毫作诗,一气呵成,诗曰“一树梅花一树诗,顶风冒雪傲奇枝。留取暗香闻广陌,不以颜色媚于斯”,将满腹经纶的钟馗面对选才唯亲的官场昏暗时的悲愤之情表达的无以伦比。钟馗命途多舛,时运不济,纵化身为神,亦不失初心,专以捉鬼涤恶为务。面虽狰狞,心存善念,故园千里,夤夜跛行,嫁妹一折,通过吴桂云老师的精彩演绎,塑造了一种大丑大美、愈丑愈美之美学范式,宣扬了对政清治平、弃恶扬善的正义寻求。钟馗的风骨,可谓是清风正骨,观后久有清风徐来、正气回肠之感。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北国佳人》,将“坤伶大王”刘喜奎搬上舞台,如同裴艳玲先生之《响九霄》,为一部追思河北梆子前辈的扛鼎力作。刘氏直隶南皮人,原名刘志洁,才貌双全,艺兼梆乱,技冠菊坛,时人尊称梨园英杰。人如其名,志坚气贞、冰清玉洁,性格刚烈,爱国忧民。1916年某军人勾结日本以“中日亲善”为名邀其赴日演出,刘氏佯称有病隐居多时予以拒绝。刘氏以戏为天,不委身献媚于权贵,为断新旧权势苦苦追求之念,嫁与一职员,远离氍毹,隐退于市井巷陌,安其本心,乐其正道,尽显铮铮铁骨。而此等风骨,向为燕赵梨园人所秉持,亦为河北人慷慨诚义精神之体现。

    点击返回“最佳剧评评选”专题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