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梆子声腔 优秀剧目展演官方发布>>媒体扫描

为戏痴迷为戏狂 全国梆子声腔展演成为戏迷节日

2016-10-20 09:42:45 来源:石家庄日报

    石家庄日报记者 刘迪

    30余场优秀剧目,21个梆子声腔剧种,6大演出阵地,数不清的优秀演员,道不尽的感动故事……广大戏迷尤其是省会戏迷陶醉在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之中,如过节一般享受着此次戏曲盛宴。

    数不清的戏迷 同过戏剧

    10月18日18时,戏迷张慧刚刚下班,像之前的每天一样,她匆匆赶往市人民会堂,因为当天晚上秦腔《大秦文公》即将上演。从9月28日开始,这已经是戏曲陪伴她的第20个夜晚,她说:“只有一天没看,因为10月5日那天没有演出。”像张慧一样,每天都看戏的戏迷数不胜数。

    70多岁的彭先生已是满头白发,他每天拿着老花镜、望远镜以及特地准备请演员签名的日记本,早早走进剧场。彭先生告诉记者,早就买好了这些天的戏票:“很多外地的小剧种,可能这辈子我也就只能看一回了,到家门口来,怎么能错过?”网友紫电青霜不止遗憾过一次:“只有两场没去,因为那两天我发高烧,实在不舒服。”

    除了省会戏迷,还有许多人专门从外地赶来。保定老调《潘杨松》上演当天,保定戏迷租车从保定赶来;上党梆子《三关排宴》,台下鼓掌的有专门从山西来的戏迷;为了听豫剧,邯郸、河南的戏迷远道而来;为了听河北梆子,山东、北京的戏迷也汇聚到这里……不同年龄、不同地域,此时的看戏人都有了共同的名字——戏迷,他们纷纷会聚到石家庄这个戏曲重镇,共同度过了这个盛大的节日

    了不起的戏迷 一起来说戏

    全国梆子声腔展演的这些日子,本报“第一娱乐·爱戏者”微信群里热闹非凡,每天都有上千条的聊天,演出时,拍下剧照和演出小视频和大家分享;越来越多的戏迷会聚到这个爱戏者之家。特别是晚上散戏后,很多戏迷因为兴奋,难以入眠,在群里继续讨论当晚的演出,今天的戏哪里好,哪儿处理得不到位。

    10月14日,在汉调桄桄《御史还乡》成功演出后,戏迷李西希感叹:“小剧种太不容易,戏服的料子好像是化纤的,充满了塑料感。”观众曹超发出了同样的感慨:“名家大腕来唱戏,谢幕时,数不尽的鲜花掌声,有几场小剧种的戏,连给演员送花的都没有,在小剧种越来越衰落的情境下,唯有政府重视,演员卖力,把沧海遗珠一粒粒捡起来,穿珠成串,闪耀光华,戏曲文化才能传承下去,长盛不衰!”

    戏迷老潘关心的是戏曲的受众问题:“戏曲发展,就得培养观众,要培养观众,就得经常有演出,让人们有戏看,看得上!”现代戏要怎样处理、传统戏要怎么传承、演出剧场是不是该升级、戏剧不能是话剧、戏曲演员的培养……都是戏迷们关心和讨论的问题。

    听不够的戏 期待再相会

    10月19日,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举行闭幕式,河北梆子《钟馗》惊艳全场,然而许多戏迷说:“不过瘾,听不够!”

    戏迷刘东说:“有时,因为同一天有两场或三场演出,只能忍痛割爱,选择其中一场,实在太遗憾!”张庆和许多戏迷一样,表达了心中的幸运之感:“20多天的时间里,领略了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梆子腔,既是美的享受,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这是省会戏迷的幸运!”

    此外,除了许多中老年戏迷,此次展演还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的参与。雨皓通过微信公众号“第一娱乐”抢到了《北国佳人》戏票,看完后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看戏,作为90后的我感慨颇多,无论是演员表演、唱腔还是舞美设计都让我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戏曲文化的伟大。”10月13日、18日,徐州梆子《三断胭脂案》与秦腔《李十三》分别在河北师范大学上演,高上座率和热情的掌声充分说明了学生们对戏剧的喜爱,不少学生表示:“年轻人不是不爱戏,只是没有机会去接触和了解,希望多为我们提供看戏的平台。”

    在戏迷圈里,戏迷们讨论、总结着:“最受石家庄戏迷欢迎的外地剧种为上党梆子;最感动的事是永年西调艺术家张海臣与丝弦艺术家安禄昌30年后再相逢;最遗憾的事是汉调桄桄演出结束后,演员们还准备再清唱几段,观众们就走了;最愁人的就是《钟馗》实在一票难求。”最后,戏迷们笑着说,最牛的剧团可能就是山西省晋剧院了——不论观众怎么呼唤,演员们都没有再返场。

    观点不同、感受不同、爱好的剧种不同,戏迷们心中的一句话却是相同的:“这样的展演一定要坚持下去,最好每年都举行,我们期待着与它下次再相会!”

责任编辑:秦秋朵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