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声腔重嘹亮需要一种氛围

2016-09-26 14:47:31 来源:e观沧海微信 责任编辑:高薇
上世纪90年代,笔者还在上小学,逢年过节的时候,镇子上都会唱大戏。记忆中,戏台下总是观者如云,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都会来,一群孩子也会跟着凑热闹。

    可能因为一场两场的演出,戏曲就在某个孩子的心里生了根,甚至还能开出鲜花并结出果实来。

    文丨高永维

    上世纪90年代,笔者还在上小学,逢年过节的时候,镇子上都会唱大戏。记忆中,戏台下总是观者如云,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都会来,一群孩子也会跟着凑热闹。事实上,看得懂听得懂的人,未必真的有多少,但是台上唱念做打,台下鼓掌叫好,这就是一种氛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氛围,一些人才对戏曲,由不懂到懂,由不爱到深爱。

    不容否认,眼下戏曲在走下坡路。其实也不单单是戏曲,很多传统的文化艺术,都面临着衰落甚至失传的风险。各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不断出现,人们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的选择,这的确会对戏曲等传统艺术产生一定的冲击,但是如果将传统艺术的不振完全归咎于此,显然也是不够客观的。戏曲等传统艺术要想延续生命并重获新生,合理地进行改良是一条出路。除此之外,营造有人演、有人看、有人学的氛围也很重要。

    现在逢年过节回老家,镇子上已经很久不唱戏了,甚至一些地方连戏台都拆掉了。看戏的观众越来越少,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少并不代表没有,可是长久地不演不唱,少就会变成没有,看戏学戏的氛围自然也就淡了。近日,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将在石家庄揭幕,全国梆子声腔21个剧种的31台优秀剧目和1台折子戏将轮番亮相,这既是令省内戏迷大饱眼福的机会,同时更是培养和营造戏曲氛围的机会。

    短短20多天的时间里,那么多的名家名段,那么多的老戏新戏,肯定会醉了听众的耳朵。可以预见,到现场的观众肯定还是以中老年为主,但是只要有一部分年轻人走进剧场,只要让他们见识一下真正的戏台,感受一下现场感十足的舞美、音乐和服装,对于戏曲的传播和传承就是有益的。说得再乐观一点,可能因为一场两场的演出,戏曲就在某个孩子的心里生了根,甚至还能开出鲜花并结出果实来。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乐观。

    当然,一次展演的作用是微弱的,戏曲的重振之路在剧场,更在田间地头。先不要去考虑观众的多少,也不要觉得观众太少了尴尬,最最重要的还是得演下去,戏曲只有恢复为老百姓的艺术,生命力才会恒久绵长,如果戏曲躲在博物馆里,注定是要死亡的。演下去的确不容易,戏曲演员也得吃饭,目前的市场还不足以养活戏曲演员,但是国家已经在大力扶持戏曲重振,尤其是“政府买单,百姓看戏”等工程的推进,已经让更多的戏曲演员重回戏台,也已经培养了一批新的观众,这就是戏曲重振的希望。

    戏曲的生命要得以延续,年轻人的参与至关重要,而增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唯有创新一条路。戏曲乃至一切传统艺术都需要创新,其实回顾每一种文艺形式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创新的发展史。今天的戏曲要想让更多的孩子来看来学,就需要更多地演他们所熟悉的生活,即以传统的形式来演绎现代的内容,这才会让他们觉得没有距离,进而产生兴趣。可是有一点也必须强调,创新应该是有底线的,尤其是不能胡乱创新,如果将戏曲改得面目全非,那就不是在传承经典,而是在糟蹋艺术。这个界限一定要搞清楚!

    梆子声腔重新嘹亮,难吗?难!戏曲艺术重振,难吗?也难!不过只要农村又开始搭台唱戏,城市剧场里总有戏曲演出,演戏、看戏、学戏的氛围重新形成,即便戏曲艺术不能再恢复曾经的辉煌,也一定能够走得更远。

相关新闻

9月29日 河北梆子《子弟兵的母亲》

2016-09-26 14:40:37

演出单位: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河北梆子演艺有限公司、河北省河北梆子演艺有限公司
演出地点:河北会堂

【e观沧海】又闻梆子腔

2016-09-26 11:56:04

放任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历史舞台上谢幕都是对文化的不尊重。河北梆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艺术魅力值得坚守、传承和保护。

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28日在石家庄揭幕

2016-09-26 11:01:19

来自全国36家院团21个剧种的32场演出集中亮相,汇集当下梆子声腔最具代表性剧目和演员最强阵容,参演人数有3000多人,绝对是一场梆子声腔艺术盛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