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问诊梨园老韵 催开梆腔新花

2016-10-14 08:00:3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永猛
梆子声腔,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其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悲壮粗犷,深得百姓喜爱。数百年中,梆子声腔从发源地山陕之地走向全国,吸收各地语言特色和民俗特点,形成不同的流派和支系,群众基础深厚,影响深远。

问诊梨园老韵 催开梆腔新花

老调《潘杨讼》演员在后台化妆。

问诊梨园老韵 催开梆腔新花

老调《潘杨讼》演员自拍留念。

    思考之二 如何培育人才,为梆子声腔传承“续香火”

    “传承梆子剧目,至少得从两点做起:一是人才培养,二是抢救性发掘和保护。”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主任王绍军教授说,戏剧振兴靠人才,人才使用在院团,而人才培养在院校,院校的培育结果,决定了戏曲发展的未来。

    对此,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一级编剧陈家和深有感触,他结合多年来的编剧经历介绍说,梆子声腔尽管有着慷慨激昂的音乐特征,但也不乏幽默诙谐讽刺的传统,但是最近几十年,这一传统日渐式微,剧目濒危、人才凋零。“我满打满算了一下,全国所有梆子流派加起来,演丑角的知名演员恐怕不超过10个人。这些人大都年纪老迈,也都是上世纪的‘老朽’!戏曲是以演员的唱念做打为中心的舞台艺术,如果某种类型的演员都没了,还谈什么演出和传承呢?”陈家和说。

    这番话引起在场专家共鸣。“不仅类型演员少,青年演员更少,许多传统剧目缺乏后备力量。此次展演的32场演出中,只有一场剧是80后的年轻人来担当主角的,我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副院长、一级演员李平芳说,希望能举办梆子声腔青年演员大赛,以此来激发年轻演员的热情,让他们得以崭露头角。

    提到人才培养,王绍军教授告诉大家,目前北京已有戏曲院校正在招收丑角,准备开办全国丑角培训班。不仅如此,王绍军还谈到,随着国家对戏剧的发展重视和支持,院校在戏剧教育方面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自2009年起,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已开始招收豫剧、晋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多个梆子声腔系统的剧种,实行“2+1+1”计划,以提高学员的专业能力。中国戏曲学院原音乐系主任朱维英教授也提到,文化部从今年开始,将连续5年组织戏曲骨干人才进行培优,“相信若干年后,这些人必将成为戏剧界的中流砥柱”。

    传统梆子剧目,还离不开有效保护和抢救性发掘。“这次展演中,我很欣喜地看到永年西调有了传承人,尽管人不多,但是戏非常好。”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教授说,永年西调作为梆子声腔中的一个剧种,曾经濒临灭绝,幸好经过抢救性发掘,经过其传承人不懈努力,不仅申遗了,还围绕剧目搭建起了班子,重新焕发了生机。

    “这对其他濒危的梆子剧种来说,非常值得借鉴。”周育德教授指出,全国梆子声腔独立剧种现存近30种,这次参展的有20多种,其中不乏生存艰难的,“据我了解,这些梆子剧种均已全部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好事,但是不代表万事大吉。一个剧种的存在,最终还得靠戏。这就需要传承人们,好好研究、整理和发掘这些剧种。一句话,你整理发掘的戏必须好看,至少有观众欣赏。否则,尽管把它列入非遗了,但剧种的生存还是很难。”

    对于抢救性发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包澄洁也深有体会。“前几年在清华大学,观摩过山西四大梆子演唱会,演员演唱的‘嗨嗨腔’和单独表演的锣鼓套打,令整个剧场为之沸腾。因为这些东西太罕见,太稀有了,当它活生生地出现在你面前时,你可以想见,那种失而复得的狂喜和视听享受是如何震撼人的心灵!”包澄洁说,我们的先辈真是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关键在于还能不能发掘出来、继承下去,“梆子声腔的这种腔调和打击乐,经过政府扶植、艺人们不懈努力,最终给复活了,那么它就成为这个剧种的绝活!否则,一切都只是传说,有什么意义呢?”

相关新闻

大咖头脑风暴 为梆子声腔市场开拓破题

2016-10-11 21:39:48

近日,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不仅将梆子声腔唱响了石家庄,更是吸引了各地的戏迷票友前来观看。

“梆子声腔的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在石家庄召开

2016-10-11 10:55:55

研讨会深入探究了梆子声腔发展的渊源及流脉、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交流了梆子声腔发展新的路径和方式、表达了对戏曲发展的良好愿景。

大半个中国传唱的梆子声腔该向哪里去

2016-10-10 21:46:31

今天上午,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专家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来自全国的十余位专家汇聚一堂,为梆子声腔的传承与发展把脉。

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

2016-10-11 08:07:40

10月10日上午,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研究员主持。

热门推荐